社会
武志红老师曾参加一个聚会,有位年轻妈妈问:“为什么,我儿子总是慢吞吞的?我怎么训他,他都改不了。”说这话时,她一脸焦灼。显然,她是一个性格有点急躁的女子。而十来岁的儿子在旁边玩,武老师观察了会,发现他的动作、反应一点都不慢。“他只和你一起时才慢吧?”武老师半开玩笑地说。她想了一会儿:儿子和她在一起时好像是更磨蹭。从早晨上学到晚上睡觉,她都一直等慢吞吞的儿子。“每次我都急死了,一直训他要快、快、快!他笑嘻嘻的,但依然很慢!”随着交谈深入,武老师还发现她严令禁止孩子对父母发脾气。所以孩子并不敢生气,因为担心会失去父母的爱与认可。为了不失去,孩子会做一切事情,譬如压抑愤怒。只是,愤怒一旦产生,就要寻找宣泄的出口。这位妈妈,用呵斥表达对儿子的愤怒;而儿子,则用慢这种“隐形攻击”来表达对快节奏的妈妈的不满。回想一下成人世界,其实隐形攻击无处不在:当你跟老公有矛盾,憋着气说不出来,故意跟他冷战赌气时,就是一种“隐形攻击”。在这种沟通氛围下,双方都很难受和别扭,下次还是会因为同一个问题吵。孩子更是如此。当他们的愤怒、委屈、孤独不被允许表达时,就只能用拖延、躲避、敷衍等隐形攻击的方式来发出求助:“现在我很不舒服,但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你。”那个每天都让你头疼的熊孩子,其实内心是有好多话想跟你说呀。“孩子每个负面行为背后,都有一个需要父母看到的正面动机。”说这句话的,正是心理咨询师吴佳奇老师,而她也有两个“调皮”的孩子。比如,她经常遇到一件事,就是晚上好不容易空下来,想自己看书、刷手机或干点活时,就恨不得女儿能赶紧睡着。这时往往就发现:越希望孩子早点睡,她就越不睡。不是在床上翻来覆去,就是缠着大人读绘本。哄睡半小时,眼睛还瞪得像铜铃。某个晚上,她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女儿的“隐形攻击”,因为她感受到当天晚上妈妈不太想陪她。所以说,女儿并不是故意捣蛋,而是用“不睡觉”,来表达自己的不满。留意到这一点后,她开始转换沟通技巧:先达成【约定】,哪个时间段讲绘本,哪个时间段妈妈要去工作;【共情】孩子:不想睡觉,是想让妈妈陪她,教她识别并更好地处理情绪;如果孩子还是不满足时,就【建立安全边界】,告诉她九点半后妈妈一定要去工作,让孩子建立规则感;……她发现,当用这些技巧去和女儿沟通时,她总是听完绘本就能入睡,性格也明显变得越来越独立、开朗。在儿童青少年领域摸爬滚打10多年的吴佳奇老师看来,那些走进咨询室的孩子也是如此,她总能看到他们背后真正的需求:孩子不肯睡,总熬夜,可能是陪伴的需求没被满足;常常跟你对立违拗,是他开始寻找权力,想有更多自体感;孩子沉溺网络,他可能在现实中受挫,想在网上找成就感;……而在咨询进行期间,当孩子内心的诉求一旦被看到,那些让父母头疼的行为也就有了被转化的契机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处理300+位孩子成长问题的过程中,她观察到:那些有攻击性的孩子,生命力往往更旺盛;当孩子想反抗外界时,证明他的一部分自我已经形成。也就是说,只要父母及时看到孩子的内心诉求,并加以引导的话,就能转化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珍贵的生命力。这一路上,吴佳奇老师看到每一位父母的艰辛和困扰。她决心将自己经历过的案例整理、编排,打磨成一门线上课。今天,我们联合吴佳奇老师,从孩子叛逆、自卑、挑衅、厌学等成长议题入手,融合20个典型案例,带来这一门颇具实用性的亲子课。老师将带领大家一一解读无声的,幼稚的,难懂的,有威慑力的“孩子语言”。在孩子的人格发展黄金期给予正确引导,激发孩子的生命活力!《读懂儿童行为,养育活力满满的孩子》资深儿少心理咨询师、游戏疗愈师12年儿童疗愈经验+20个典型案例28节干货理论课+5大实用技巧读懂孩子内心诉求,开启亲子关系新视角激发孩子的生命活力现在仅需99元!点击小程序,立即抢购